您所在地區不一定有提供本文提及的產品和服務。如有疑問,請聯絡客服或您的客戶經理。
制定有效的全通路策略
身為消費者,您可能會喜歡用手機購物的便利性;對其他人來說,則偏愛親自到店選購。這就是現代商業環境的美妙之處:顧客可以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購物方式。
對於品牌而言,全通路購物體驗的興起帶來更多機會,以接觸有購買意願的消費者。然而,要讓顧客在所有管道上看到您的商店可能不容易,而且制定統一且互通的全通路策略會產生其他問題。以下是關於全通路行銷的主要須知事項,以便打造成功體驗。
什麼是全通路行銷?
全通路行銷是一種跨多種通路的全面行銷策略,這些通路可能包括實體商店、行動 App、第三方平台、電子郵件、社群媒體、簡訊和您的官網。全通路行銷的目標是制定策略,確保消費者在不同通路上接收到一致的行銷訊息,創造出統一的品牌體驗。
多通路與全通路的差異
全通路行銷不只是在多個通路曝光而已。若要瞭解全通路策略實際的運作方式,您得先知道多通路行銷與全通路行銷之間的差異。
多通路:多通路行銷是指您有針對多個不同通路的策略。您可能會聘請不同的公司,針對社群媒體、行動 App 與搜尋行銷制定及執行行銷活動。不過,分開管理每個通路可能會造成顧客體驗不一致,而這也是全通路策略更勝一籌的地方。
全通路:全通路行銷也需要在多個通路曝光,差別在於您必須制定一個整體策略,將所有通路整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您要確保不同通路的行銷訊息一致,同時也要借助科技,串聯消費者在兩個不同通路的體驗。例如,若有消費者對您網站上的園藝產品感興趣,您可以傳送電子郵件分享園藝妙招,而對方也可能在平時用的平台上 (如社群媒體、搜尋引擎與其他網站) 看到肥料的促銷活動。
建立全通路策略的 4 項祕訣
要為顧客提供順暢的全通路體驗並不容易,但有了合適的工具與策略,您就有可能做到這點。您可以採取以下四個步驟,制定出有效的全通路策略。
從顧客分析著手
採取全通路行銷策略的主因是要改善顧客體驗。在制定策略時,您需要考量到顧客的需求與平時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您得更加瞭解顧客。若要辦到這點,您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 審視您的資料。若您選用的科技產品有提供分析資訊,這將是您深入瞭解顧客的寶貴資源。網站和 App 分析可以揭示常見的顧客行為,並協助您深入瞭解顧客歷程。透過電子郵件、社群媒體、簡訊和付費搜尋產品的行銷分析,您能得知顧客反應最熱烈的管道有哪些,以及最適合每個管道的訊息交流方式。
- 透過外場員工瞭解顧客。最常和潛在/現有顧客互動的員工會非常瞭解顧客,也知道他們在乎的問題。不妨和您的銷售員、收銀員與客服代表聊聊,更進一步瞭解您的顧客。
- 定期進行系統易用性測試。別一昧認為您目前使用的數位系統都能正常運作,請測試看看。在您的網站、應用程式與任何您使用的第三方應用程式中,透過各種裝置類型與瀏覽器下單測試。訂閱您的電子報或行銷通訊內容,確認一切運作如常。從顧客的角度與您的公司互動,藉此找出您可能漏掉的問題。
- 傳送顧客問卷調查。若要瞭解顧客對您品牌的看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詢問對方。傳送問卷調查,瞭解您目前的表現如何,以及顧客認為可以改進的地方。
- 安排顧客或焦點團體訪談。透過問卷調查,您可以瞭解顧客的感受,但面對面溝通更有助瞭解顧客的習慣和偏好。安排個人或焦點團體訪談,更進一步瞭解顧客偏好與貴公司互動的方式、選擇某個管道的原因,以及顧客認為可以改善體驗的做法。
整合技術和資料系統
實施全通路策略取決於是否擁有合適的技術工具,以及能否確保工具無縫地協作。如果希望顧客透過多種管道 (例如網站、App 和電子郵件) 享有一致的體驗,您就必須能夠在後端連結所有平台。
此外,整合技術是實現個人化的關鍵。若知道剛註冊列入您電子郵件清單的顧客過去曾訂購過南瓜香料調味料,您就可以發送一封電子郵件,其中包含有關美味南瓜香料食譜的部落格文章,供對方參考。如果對方選擇查看有關南瓜香料拿鐵的貼文,您就可以刊登宣傳自家咖啡產品的廣告,並配上美味拿鐵的圖片。但若要達成此目的,您用於自家網站、電子郵件和廣告的技術就必須全部連結在一起。
分析您目前的技術堆疊,確定您的產品是否可以輕鬆整合。您必須將 CRM (客戶關係管理) 系統、電子商務軟體、行銷自動化平台、資料分析工具,以及任何使用到的第三方應用程式,全部連結在一起。若發現其中任一項產品不適合與其他產品共同運作,請考慮尋找適合的替代產品。在選擇未來要使用的科技產品時,請務必考慮產品是否能與您現有 的科技工具順利整合。
依管道特性打造量身體驗
打造跨通路的整體品牌體驗,並不意味著在每個通路上使用完全相同的內容。您需要在各通路保持相同品牌定位和準則,並依照顧客使用特定管道的方式調整。
例如,考慮每個社群媒體的優缺點和習慣,Instagram 適合放圖片,而 TikTok 以影片為主。文字行銷應該簡短而切中要害,而電子郵件可以撰寫較長內容,還能運用不同媒體類型。您可以使用統一的主要品牌訊息,同時改變您在每個通路上使用的內容格式和溝通風格。
持續評估、測試和優化
好的行銷策略會一直與時俱進,全通路策略也是如此。您要持續追蹤結果,並尋找改善的方法。確定最重要的 KPI (關鍵績效指標) 以管控每個通路和活動,並持續收集顧客的意見回饋,讓您更加瞭解追蹤指標的意義。
每辦一次活動都是一個學習機會。嘗試新點子並看看效果如何。依照您學到的隨時調整行銷策略。即使特定策略未達到您期望的結果,這仍是寶貴資訊,您可以運用在下一次的活動中。
全通路行銷範例
全通路行銷不只適用於任何一個行業。對各種類型、規模和專業的企業來說,這已成為消費者的普遍期望。然而,它可以針對不同行業採取不同的形式。以下舉幾個例子說明全通路策略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情境。
零售
根據 PYMNTS 的一項問卷調查,87% 的消費者即使在實體店購物,還是會使用數位功能搜尋商品和付款;全通路購物儼然已成為當代許多消費者的習慣。因此,零售品牌可以好好利用這點,提供工具將消費者的體驗串接起來,例如:
- 提供多種線上訂購選項,包括您的網站、App 和熱門的第三方外送平台,讓顧客挑選自己偏好的購物管道
- 推出常客獎勵方案,用符合道德規範的方式收集顧客資料,並輕鬆串聯不同通路中的顧客資料
- 有些顧客喜歡上網選購和結帳,但偏好到現場領取訂單,而不是等待訂單送達。針對這類顧客,不妨提供網購店取 (BOPIS) 及路邊取貨的選項
- 為門市員工提供平板,以便他們查看顧客與產品資訊,改善顧客在店內的消費體驗
- 在店內提供 QR 碼,以便顧客輕鬆在手機上查詢產品資訊
商家
PYMNTS 的報告指出,所有餐廳的訂單中有 41% 是透過數位管道下單,因此餐廳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現場顧客和透過網站訂餐的顧客,以及使用 Uber Eats 等熱門美食外送 App 的顧客之期望。取得正確的平衡至關重要。餐廳主要使用的一些全通路策略包括:
- 提供外送、自取和店內用餐選項,讓每位顧客都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 建立餐廳技術堆疊,確保能整合所有主要的軟體產品。特別重要的是,您的銷售點系統必須與所有的線上訂購平台整合。這樣一來,來自各個來源的訂單都會無縫地顯示在系統中,方便服務人員和廚房員工查看。
- 加入 Uber Eats 等熱門美食外送 App,同時亦提供自身管道 (如網站和品牌 App) 供線上訂購使用。如此一來,每位顧客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選項。(專業祕訣:您可以透過 Uber Direct,完成來自自家網站和 App 的線上訂單)
- 為現場用餐者提供價目表 QR 碼和非接觸式付款選項,以及實體價目表和帳單,讓顧客可以選擇自己偏好的選項。
生鮮雜貨
麥肯錫報告指出,疫情期間網路訂購生鮮雜貨銷售額增加了 50%,雖然電商快速成長,不過目前態勢已趨緩。 然而,YouGov 發現消費者最愛親自購買的類別是生鮮雜貨。因此無論管道是線上、實體或路邊取單的混合方式,生鮮雜貨商店都務必要提供優良消費者體驗。藉由全通路策略,生鮮雜貨商店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例如:
- 開發品牌自有的 App 並加入 Uber Eats 等第三方平台,讓顧客能使用行動裝置購買生鮮雜貨。Bryj 一個近期問卷調查顯示,53% 的消費者更有可能向有行動 App 的生鮮雜貨商店訂購
- 投資數位商店地圖和條碼掃描的技術,協助打包線上訂單的員工提高工作效率
- 將網路商店的營業時間延長到實體商店打烊後,讓顧客能在最方便的時間選購和結帳。
- 借助技術在所有通路上即時更新庫存。Bryj 的問卷調查顯示, 48% 的消費者表示會用 App 查看附近商店的庫存狀態,更有 58% 的消費者表示如果庫存資訊正確,自己會更常使用 App
- 使用替換技術建議替換售罄的商品,讓顧客輕鬆找到最佳替代品
- 提供即時訂單追蹤功能,在訂單商品送出時通知消費者,並告知對方預計送達時間
透過 Uber 提升您的全通路策略
採用全通路策略,現已成為提供促進忠誠度的客戶體驗之最低要求。若想順暢地提供外送、自取和到店用餐的選項,您無需自行打理一切。
Uber 的服務可助您觸及更多顧客,藉此提高銷售額、提供快速外送選項,並確保所有的服務皆能與您目前使用的科技產品完美協作。
- Uber Eats 平台為貴企業擴展線上購物和外送選項,將服務觸及數百萬名已使用 App 的消費者。Uber Eats 可與大多數主要的銷售點系統、庫存管理軟體產品等整合。
- Uber Direct 是一項白標外送解決方案,可讓您借助 Uber 外送合作夥伴網路,處理透過自家網站或 App 訂購的外送訂單。在貴品牌獲得所有好處的同時,交由 Uber Direct 協助處理外送事宜。
透過這兩種選項,您可以提供準確、即時更新的庫存資訊 (借助有效的整合功能) 和即時追蹤功能,讓顧客知道訂單已在外送途中。這麼做有助您擴展全通路服務並滿足顧客期望,同時又不會影響到您目前的流程和工作模式。
服務
服務
技術
管理訂單
簡化操作
增加銷售額
觸及顧客
我們的服務對象
我們的服務對象
價格
相關資源
顧客中心
學習
與我們聯絡